2021年9月21日 星期二

 從前家裏有養一隻貓(當代館建館時,在屋簷發現的幼貓,送來領養的),很懷念牠,牠有一個特殊的發音,只要看到天花板邊有牠抓不到的昆蟲,就會從喉嚨底部發出連續顫抖高頻的ㄢ聲,有一次我學牠發此音,牠馬上就抬頭四處張望、搜尋,那時我感受到牠給了我一種彼此是同類的夥伴感,我也學牠舉目張望。

淺讀一位我欣賞的人類學家Eduardo kohn的文章How Forests Think: Towards and Anthropology Beyond the Human,讓我回想起這段私人記憶,在訪談裏有兩句話很經典:
''A machine is made of lots of distinct pieces that are then put together. Conversely, living organisms start as one and continue to be one, even as differentiation creates “parts.” Thoughts also begin and end as wholes. In How Forests Think, I try to follow connections rather than chart differences.''以及'' Life is basically a sign process.''
當然,問題沒有那麼直白,概念還有許多轉折。而且不只是''森林在思想''(不是森林思想),對於現實或生活條件受限的人,不一定有時間或體質能與森林深度共處,且森林也不是唯一生態,無須訴諸原旨教義派來圈畫思想領地,在我們身邊就能找到,在這方面,有奇想的藝術家最懂了。
對於《嘉美館)的展覽「由林成森」(蔡明君、陳湘汶策展),草民準備帶著Eduardo kohn所說的How Forests Think這個思緒來評看此展。
有人問我,為何西方思想/哲學家比我們厲害,我說,因為我們比較差(甘冒不韙)!我們要跟異邦人學習,不是嗎,看大學課表就知道了,沒有什麼不好,虛心向學。
知識共享不戀棧,放下心防,不佔有,讀出自我,況且古希臘人曾說:智慧來自東方 2021/9/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岔生的光 —— 關於 Watan Tusi 《走光的身體》 “走光”往往是指一個人在公共場合不想顯露、或不經意露出衣物的內裡與某物,包括私密的肉身。以這個詞項定義這齣“說演式”的舞蹈很耐人尋味,大概是我所看過的原住民當代舞團最具觀念操作的演出了;它並不急於在美學形式上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