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5日 星期三

冷學,劉文琪

 劉文琪在「良室古物咖啡店」的個展到今天,標題如圖。有些藝術家將自己小時候的畫拿來當作品展,跟把它拿來當作歷史檔案來展,是兩回事,內涵完全不同。劉文琪是屬於前者。小時候的畫或製作,我們不一定有機構層級的作者意識,除非小時候有參加繪畫比賽(一種機構)得獎,那就有作者的位置了。

但劉文琪拿出來的不是這種,而是私藏的個人品物。如今把它拿出來展,是個展,被放在有概念的作品構造裏,為我們揭示了作者是屬於建制的概念:你是誰,在哪裡展示,有話要跟誰說,展覽資歷的形成,因為有公共性而允許被人談論,等等。

這件作品在處理「冷」(屬於氣溫的),不管明信片的真真假假,從真的事務(處理空調的工序)到虛構情事,有一個「冷學」的雙軸線是:自然氣候的冷vs人工設施的冷,但兩者被劉文琪給交纏在一起。這裡面包裹著她的個人故事、私事、兒時記憶或不久前的生活經歷。

暫且不談語言材料的問題,它多少讓人想到什麼叫做藝術創作的根本問題:敘事,有事要講(或藉由某事讓人意會其他事)。這裡有兩種冷,一種會形成生命體驗與記憶,另一種不會(有誰會對機器的冷氣形成記憶呢!)。不過,當人是有心的,機器設備給出的「功能冷」也會交纏出某種意藴,某種事件或記憶。機器冷氣能激起一種回憶或外在於房間的生活體驗,或許是此作的念頭之一,它聚焦於展間裡的一片玻璃,上面有霧氣凝結(不是這張海報),是溫差的一種物理表現,是視覺效果的提供,但需要來回不斷的花時間溝通。

2023年1月14日 星期六

 黃步青「惟•物•觀」,在高美館的回顧展

書法,以書寫為方法,套一下東亞最愛用的口頭禪。
書法有無窮的可能,手可以將它的主宰力讓渡給身體或肉體,當人類進入「外星世」,書法可擺脫地球重力給它的制約,它的物質中介可以換成未知的金屬或化合物,它的載體(support )可以是時空遭到星球或宇宙重力的扭曲⋯就像黃步青這件可以讓人聯想到的某樣。
「埃秒極紫外脈衝光」能將敘事裏的奈米母題(motif)給抓取出來, 試著構想某種藝評的方法學。

 今天,我全然是慕名者,來看田孝慈演出的。

《群眾》,一個人的。但我們都知道或被告知,那是跟香港反送中運動有關,是身體的各種力量情狀:承受、遭受、施力、施暴⋯,但今天的短演看似給出一個特定的切面,比較是受力者的一面,並轉指、參照的是西班牙畫家Goya的《戰爭的災難》(Los Desastres de la Guerra),一系列的版畫。然而,受力者這種情狀並不是只限於指涉的事件,特別是[田]給出動作的延緩,逐次地瓦解了該指涉的再現,變成動態肢體的無數細節,把觀者的眼光捲入無以名狀的諸多片刻之中。或許,去想像把這個慢動作予以快轉,可能會得出一個身體被施暴的過程,讓人可指認一件事:她被壓制在地上(如照片),然後可能被帶走。但回到[田]這個performance(展演),「被壓制」這個再現被稀釋掉了,或者說,這種暴力被分解了,成了受力者與施力者的同時發生,沒有何者是佔絕對優勢。於是,這是一種抵抗,不僅抵抗了人的被壓制,也同時抵抗了再現物,猶如把觀者(至少是我)帶離了二元論的現況,投入到一種僅由單一的純粹力量所構成的神聖國度。

1/13)晚上七點半在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 世界情色民間譚——肉與非肉的邊界

不是演講,而是到現場才發現的說書,楊雨樵在東南亞主題書店的「肉與非肉的邊界」。

不是隨人任意定義的說書,而是真正如班雅明所定義的那種,是大家一起圍坐著,一起聽他講故事,講成人故事的奇幻,可以‘’人類學化的‘’民間譚,後人類世的那種,來自紐因特、迦納、巴西與智利。這種屬於說書人所散發的迷幻性或fascination,只有親臨者才能體會它的靈光,重述的複製性或書面文字、甚至演講都難以捕捉。但反過來說,複製、重述或演講化的話語是可以發明它們自身獨有的靈光:但不是在原本的事物本身,而是(再)製品或因製程本身而衍生的、分枝演化(cladogenesis)的、克里奧化的靈光,一種散射、徹底複數化、安娜其化的靈光。

  岔生的光 —— 關於 Watan Tusi 《走光的身體》 “走光”往往是指一個人在公共場合不想顯露、或不經意露出衣物的內裡與某物,包括私密的肉身。以這個詞項定義這齣“說演式”的舞蹈很耐人尋味,大概是我所看過的原住民當代舞團最具觀念操作的演出了;它並不急於在美學形式上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