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5日 星期三

冷學,劉文琪

 劉文琪在「良室古物咖啡店」的個展到今天,標題如圖。有些藝術家將自己小時候的畫拿來當作品展,跟把它拿來當作歷史檔案來展,是兩回事,內涵完全不同。劉文琪是屬於前者。小時候的畫或製作,我們不一定有機構層級的作者意識,除非小時候有參加繪畫比賽(一種機構)得獎,那就有作者的位置了。

但劉文琪拿出來的不是這種,而是私藏的個人品物。如今把它拿出來展,是個展,被放在有概念的作品構造裏,為我們揭示了作者是屬於建制的概念:你是誰,在哪裡展示,有話要跟誰說,展覽資歷的形成,因為有公共性而允許被人談論,等等。

這件作品在處理「冷」(屬於氣溫的),不管明信片的真真假假,從真的事務(處理空調的工序)到虛構情事,有一個「冷學」的雙軸線是:自然氣候的冷vs人工設施的冷,但兩者被劉文琪給交纏在一起。這裡面包裹著她的個人故事、私事、兒時記憶或不久前的生活經歷。

暫且不談語言材料的問題,它多少讓人想到什麼叫做藝術創作的根本問題:敘事,有事要講(或藉由某事讓人意會其他事)。這裡有兩種冷,一種會形成生命體驗與記憶,另一種不會(有誰會對機器的冷氣形成記憶呢!)。不過,當人是有心的,機器設備給出的「功能冷」也會交纏出某種意藴,某種事件或記憶。機器冷氣能激起一種回憶或外在於房間的生活體驗,或許是此作的念頭之一,它聚焦於展間裡的一片玻璃,上面有霧氣凝結(不是這張海報),是溫差的一種物理表現,是視覺效果的提供,但需要來回不斷的花時間溝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岔生的光 —— 關於 Watan Tusi 《走光的身體》 “走光”往往是指一個人在公共場合不想顯露、或不經意露出衣物的內裡與某物,包括私密的肉身。以這個詞項定義這齣“說演式”的舞蹈很耐人尋味,大概是我所看過的原住民當代舞團最具觀念操作的演出了;它並不急於在美學形式上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