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 星期日

《維諾妮卡的雙重生命》


Kieślowski的《維諾妮卡雙重生命》

在性別、生態棲位、植物、純粹意識的鏡頭美學上,這部影片的左翼政治性,瓦解了共產做作為雅各賓式的極權政治,怠惰於陳腐思維與感性的左膠。這是左翼政治人出賣左翼文人的左翼歷史,從它誕生便是如此,也是左翼文人無法保有自身的政治童貞,怯懦與德性退化,無力於推進政治思想,又卻於承擔後果,昧於黨性與國族歸返宰制或帝制的治理反噬,暗通款曲——經典的一幕,被抗議的街頭運動,淪為Veronique凝視自我分身時的背景。這是她能動性的走離或出逃,賦予另一個她,其時刻,不是被持有,而是在時刻之間,一個作為被釋放的時隔

Kieślowski在此只能以出神來比喻,是兩個Veronique之間的感通,然而,這個感通不是對等的形式主義,是生者對其身為不在者的發現與憶念,是過去的她,也是此時的另一個她,歷時性的時間被穿越,時空猶如共時的量子糾纏。音樂與心靈感通,女性的,兩者是一種對左翼政治失能的補救;這是另一種動員,還超越了音樂與心靈,是對人性的關懷與care,甚至上在一棵樹身上(生態系與根系),補救左翼的權力慾及其無能,對資本主義的資本能量無法理解、無法疏導的無能,因為資本不是貨幣而已...。

法國影評人說得對,Kieślowski的電影美學政治性始終關注於社會與溝通,以及這種創傷,從《維諾尼卡的雙重生命》開始,這種關注並沒有因左翼法西斯的暴力與失敗就放棄了;他轉進到另一種維度,是私密的,親密的,也是外化的,外親性的(ex-timate,即external + intimat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wP7RrDE7N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t9QrLGmodQ

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2025/09/05,台北觀戲,與《天光前-林氏好的別離詩》無關

不是任何歷史現場的再現,都得要給予認同,譬如某場戲,要求人們得如何回應,在感情上或在理知上,難道歷史能完整再現——無論視角是左翼的,還是右翼的?誰都無法豁免,都是一樣。就算事先有委婉聲明,聲稱是部份角度的謙誠,或者,把再現視為貼近真實的漸進線,是朝向趨近真實的近似值,但最為懇切的是對再現功能與視聽修辭的否決,有所遲疑也行。通融近似值的再現,但總是要犧牲某個間隙,省略不談,即使如此細微。

若認為再現是不得不的箭矢,或不那麼張揚、暴烈,是投向過往的一道光,這個過往被設想也有一道投向未來的線,像是影子,未竟的夢或圖像,跟前者形成如此必要的對質,那麼或有兩者的交會、或交錯而過的某個點,某個對彼此來說都是未竟的時刻,像是洞口,進去裏面是屬於安娜其的時序,或者說是影像的無時序,是渙射的時光....若說是渙散的,那也是真正意義的敘事解放,如星雲般,是星光來自各種不同時空的羅列。

破除藝術史的線性史觀,特別是對東亞對自身的歷史敘事與在地、自我或族裔認同,深受「過去式的」現代性西方史觀的影響。破除東亞,敞開自身在此學科裏註定是始源於全球性、行星性的文化框架:可能是屈辱,但作為它走出傳統泥淖的代價,一種不幸、但在轉身中迎來的恩寵。反殖是轉化受殖,對象不單是來自外部,更是源自自身內部倫常、講述自我的修辭與慣習管制。因此,圖像如星雲,即使只是''一個''形象,也是錯時序、不同時空之物的羅列。

《維諾妮卡的雙重生命》

Kieślowski的《 維諾妮卡 的 雙重生命》 在性別、生態棲位、植物、純粹意識的鏡頭美學上,這部影片的左翼政治性,瓦解了共產做作為雅各賓式的極權政治,怠惰於陳腐思維與感性的左膠。這是左翼政治人出賣左翼文人的左翼歷史,從它誕生便是如此,也是左翼文人無法保有自身的政治童貞,怯懦...